牛排怎么煎?煎几分钟口感更好?

更新时间:2024-12-25 08:14:06

牛排,如今越来越常见于国人的餐桌上,但始终有部分朋友,对于煎牛排缺乏一定的自信。事实上,煎牛排过程十分简洁,常见的西冷、肉眼牛排等一般3分钟左右就全部搞定。这里,一山和牛,特地为大家专门整理了一份煎牛排的操作指南,以后煎牛排,只需打开这篇文章对照操作即可,全是干货,记得收藏!

总的看,在家煎牛排有几个关键点,一是肉的解冻,二是火候的大小,三是煎制的时间。

第一步:提前1到2小时将牛排从冷冻室放入冷藏室,烹饪前20-30分钟将牛排从冷藏室取出,放入室内,等到牛排恢复到室温。特别提醒,这个过程十分重要,一定要让牛排的内外温度完全与室温一致,如果牛排中间温度过低,甚至没有解冻完,会极大影响牛排的口感。这也是大家在家煎牛排时很容易犯的错误。

第二步:恢复到室温后,并用纸吸干牛排表面的水分,注意不要挤压牛排。如果你买的牛排需要提前腌制,那么也要等牛排温度与室温一致后,在煎制前十分钟开始腌制即可,不用等太长时间。

第三步:开大火加热平底锅,使之充分吸收热量,先不要放油。这里提醒一下,一定要大火!大火!大火!油也不要一开火就放。

第四步:热锅2-3分钟后,直接倒入少量食用油或橄榄油,并在锅内撒入少量食盐。如果你的牛排有被腌制过,就无须撒盐。倒完油大概等待十秒钟左右,直接放入牛排,中间切勿移动牛排!如果你的锅不是平整的,那么可以适当简单挤压一下牛排,使每个部位都尽量和锅面平等接触。

第五步:在刚开始放入牛排后,可继续直接放入大蒜以及迷迭香等提味。随后在牛排表面撒上盐与黑胡椒。再次提醒,如果你的牛排有被腌制过,就无须这一步的操作,只需看着牛排即可,煎上一分钟就可以了。

第六步: 一分钟左右后,用夹子或其他炊具,看一下下层表面,待煎至表面棕色后,将牛排翻面,一般厚度的牛排一分钟左右即可,不要煎太久,否则容易老掉,尤其如果你买的是草饲牛排,时间更要控制好,否则最后你可能会咬不动牛排。不同的锅以及不同的牛排厚度,该过程所耗费的时间不同,一般大致1分钟左右即可。这个过程不用担心火太大,控制好时间即可。

第七步:翻面,继续撒上黑胡椒,并放入黄油,黄油不要放太多,一小块就足够。待黄油融化后,用勺子均匀地洒在牛排表面。腌制过的牛排不要再放黑胡椒。

第八步:待表面煎至棕色后,直接夹出、醒肉,这个过程可用锡箔纸包裹,醒肉的目的是为了让牛排内外的温度达到一致,入口口感可以达到最佳状态。在家的话,可以直接放砧板上等待2-3分钟即可,但后续切片时,但一定注意温度,不要被烫手。

相关推荐

办理网贷有什么影响(个人网贷信息接入征信,影响购房)

个人网贷信息或影响购房中国证券报记者深入调研发现,从纳入征信情况看,多数电商贷款已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。记者就此咨询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光大银行、浦发银行等十余位银行信贷部门人士及贷款经理了解到,网络贷款会对房贷的申请等带来一定影响。不少银行要求客户在申请房贷时提供其他信用类贷款的“结清证

2025-06-07 02:34:49

什么是fof基金模式(你知道FOF是什么吗?)

一、简介FOF( Fund of Funds)即基金中的基金,也就是组合基金,作为共同基金的一种,它和一般基金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投资标的的不同。普通的基金以股票、债券等有价证券为投资标的,而FOF以“基金”为投资标的,不直接投资于股票、债券或其他证券,通过在一个委托账户下持有多个不同基金,以此分散投资

2025-06-06 15:16:50

玉米火腿炒黄瓜的做法(都爱吃的—《玉米青瓜炒火腿》)

玉米青瓜炒火腿肠是一道营养很均衡的家常菜,它也是众多火腿肠做法中极受欢迎的一种做法。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,是世界上公认的黄金食品。美国食品协会将玉米誉为“皇冠上的珍珠“;日本将玉米视为“国宝“;中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直言“玉米是长寿食品,完全具有当主食的资格”。为什么这么说呢,因为玉米是具有很

2025-06-06 13:08:56

埋深分为什么基础(浅谈地基与基础的区别?)

地基: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。基础: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。基础是作为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,地基不是。基础在建筑物的最下方,而地基在基础的下方。基础在建筑物和地基之间起着“承上启下”的作用,而地基起着“承载千钧”的作用。根据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同,基础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。浅基础

2025-05-09 11:57:23

植物叶子为什么卷曲(树木叶片卷曲是什么原因?)

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树木叶片卷曲的可能原因。在新栽植的树木中,叶片卷曲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之一:1. 根部受损:刚移栽的树木根系还没有恢复,可能会发生腐烂、坏死等情况,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,使叶片失水而卷曲。2. 环境不适:新移栽的树木需要适应新的土壤和环境条件,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,湿度不足或过

2025-05-08 04:34:22